好命的意思是身心康寧、婚姻和睦、兒孫滿堂者。「好命佬」及「好命婆」可以是自己的長輩或親友。擇定好良辰進行。由於上頭的物品男女雙方各有不同,男家須準備:鏡、紅頭繩、尖梳、子孫尺及一對龍鳳燭; 而女家則準備:木梳、比梳、剪刀、針線包及紅絲巾。
在很多父母眼中,結了婚的兒女才算是成年人,而在大婚前上頭,可說是兒女的成人禮,如此重要的儀式,當然要隆重其事,盡量依照傳統。
Copyright © He Luo Feng Shui Metaphysics Academy 河 洛 堪 輿 易 學 會
www.fengshuisee.com
【三書】
迎書: 到女家迎親時,男方給予女方的文書,以表正式迎接女方過門,從此跟隨夫姓。
納采:男家透過媒人向女家提親。
問名:女家同意親事後,將女兒的出生八字以「庚書」交予男家。
納吉:接過女方「庚書」後,男家會將兒子的出生八字加到「庚書」上,並稟明祖先,或徵詢算命先生意見,
看看兩人的八字有否相沖相剋,能否為家門開枝散葉、光前裕後。
納徵:即是人們所說的「過大禮」,男家會將聘書、禮書,連同禮金、聘禮送到女家。
請期:男家擇好黃道吉日辦理婚事後,送請女家同意。
親迎:男家到女家迎接女方過門,經過在男家拜完天地、祖先,向男家父母、長輩跪茶後,便正式成為夫婦。
過大禮
現今時代有些人已不喜歡太多繁文縟節,沒有太多人會再講究甚麼「三書六禮」,但「過大禮」此等禮數依然根據傳統保留。至於當中所用禮品,可以說是豐斂由人, 而且大多數可以用利是來代替。現今「過大禮」一般都與「過文定」同時進行。由男家攜備禮金及多種禮物送到女家,作為訂親儀式。
嫁妝
古時嫁妝的多寡和價值,是她們的身份象徵,可以反映準新娘的家境,彰顯女方的家勢,更影響女方日後在夫家的待遇,故此豐厚體面的嫁妝就必不可少。但現代人追求簡單,嫁妝僅保留少許傳統,反而更注意嫁妝的祝福寓意和實用性。
上頭程序
上頭是傳統婚嫁習俗中一項重要的儀式,通常都擇好日子時辰,於婚禮前一晚在男家、女家各自舉行,男方需找一位「好命佬」;女方則要找一位「好命婆」替自己上頭。
出門
即是俗稱的「接新娘」,古時為保新娘「好腳頭」,除了須擇吉(選取好日子)過門外,出門時還要由大妗姐揹上花轎,並有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,有開枝散葉的意頭。避免新娘的雙腳沾地氣而招來惡運,並帶到男家。大妗姐及眾姊妹還要邊行,邊向上空、傘頂及花車頂撒米(可加紅綠豆),用來「餵金雞」,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。最後上花車前,新娘子應向送行的親友鞠躬,以示謝意。雖然此等習俗已甚少人依照,但有些依然保留。備註:陪同新娘過門到男家的必須是未婚女性(大妗姐除外)。而新娘的兄弟就不可以陪伴新娘過門。
入 門、過門(回男家)
即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,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。新娘步入男家後,翁姑就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一對新人(但翁姑不可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,傳統上據說這樣就會相沖)。一對新人會先拜天地,再拜祖先,然後向翁姑及其他長輩、親戚奉茶。一對新人在家中和翁姑及其他長輩吃中午飯,翁姑需準備九道菜,意味着長長久久。有些新人會採用簡化方法 : 就是一對新人吃過午飯後即時回門,然後在晚上擺酒。
三朝回門
傳統上是婚後第三日,新婦由夫婿陪同下,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到娘家祭祖。男家須帶備燒豬或乳豬一整隻,要有頭有尾。(比喻新娘的貞潔)、西餅兩盒、酒一雙、竹蔗兩支、雞一對、生菜、生果兩籃、蔥、伊麵兩盒、雞仔燈籠金、豬肚及豬肉各兩斤。給女家回禮的通常是男家送來禮物的一半,其中以燒豬最為重要,燒豬頭、尾及手腳各一和豬舌半邊,並放上利是在燒豬盆上。
現今亦有人會採用簡化方法 :就是大部份都用上利是來代替(但以燒豬除外),回門燒豬最好在女家附近訂購。亦可於即日出門,或第二日回門,但係不可以超過三天。最多人採用就是即日回門,一對新人在男家拜過天地及翁姑後,便即時根據吉時返回娘家,進行回門的儀式,之後再返男家或直接到酒樓。